找项目网找项目网  2023-05-29 23:06 找项目网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导语: ”8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胡百精做客第13届国资微沙龙,从“对话、日常生活和多元生态”的角度,就新媒体发展的趋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话、日常生活和多元生态——新媒体发展趋势胡百精:大家下午好,主办方给我布置的题目是《新媒体发展趋势》,鉴于新媒体已深度干预人类的生活和生命路线图,因此这个题目简直又可以称为“论人类的未来”。媒体演进的第三个逻辑是从“奇观社会”重返“日常生活”。

新媒体未来主流趋势_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_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代媒体从早期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发展到今日的网络新媒体,在其基本逻辑上大抵经历了如下演进和变迁:信息传播逻辑、关系建构逻辑、日常生活逻辑和多元生态逻辑。”8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胡百精做客第13届国资微沙龙,从“对话、日常生活和多元生态”的角度,就新媒体发展的趋势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小新全文整理,为您奉上精彩内容。

(文尾附第13届国资微沙龙视频实录)

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_新媒体未来主流趋势_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对话、日常生活和多元生态——新媒体发展趋势

胡百精:大家下午好,主办方给我布置的题目是《新媒体发展趋势》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鉴于新媒体已深度干预人类的生活和生命路线图,因此这个题目简直又可以称为“论人类的未来”。这当然是一个我无力把握的题目,所以我主要围绕三个关键词谈论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对话、日常生活和多元生态。

作为一种传播中介、制度安排和特殊的文化形态,现代媒体从早期的报刊和广播电视发展到今日的网络新媒体,在其基本逻辑上大抵经历了如下演进和变迁:信息传播逻辑、关系建构逻辑、日常生活逻辑和多元生态逻辑。分说如次:

1. 信息传播

现代媒体特别是大众媒体的第一个核心逻辑是信息传播,并据此形成了其生产、管理、运营和消费逻辑。在既往数百年中,传统媒体主要是围绕着信息传播逻辑展开权力、利益和资源配置的,进而形成了相应的方针和方法、概念和观念、结构和流程、预期目标和效果生成机制。这一实践逻辑反映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层面,便是信息传播的5W成为核心的学术关切,理论建设大体上是围绕传者、受者、内容、渠道、效果这五个要素及其交互关系展开的。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综合要素的驱动下,媒体的信息传播逻辑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单身支配式的报道、宣传,到双向交换式的说服、协商,再到双向平等的交往和对话。传统媒体的报道和宣传在信息流向是单向的,在权力关系上是一对多的支配;说服和协商则向前走了一步,更加重视信息交换和利益互惠,但说到底仍是说服者试图诱导、支配说服对象;新媒体仍奉信息传播为基本逻辑,但是将之导向对话。实际上,互联网的根本精神就是对话,这是由其多元、开放、平等的技术哲学所预设。不仅如此,正如我们所亲见,互联网以其对人类社会宏大议题和日常生活的强大渗透能力,使对话成为跨越虚拟与现实空间的一种普泛的交往观念、原则和方式。

依循对话的观念、原则和方式,今后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便是对话空间、平台、渠道的拓展,对话观念、伦理和规范的培育,对话内容、方法和效果的优化。我之所以一直不太同意“媒介融合”这个说话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正是因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因其权力结构、组织文化很难真正建设以对话为主题、风格和气质的新型媒体。

2. 关系建构

媒体演进的第二个逻辑是社会关系的建立和重构,这是新媒体带来的一项根本变革。互联网发现了人,发现了真实存在的个体和群体,“大众”不再是李普曼意义上幻影一般的存在。在新媒体上,一些的旧的关系得以复苏,新的关系不断建立,虚拟与现实的社会关系彼此交叠、拓展。在十年之前,我们还会说这样的话:网络空间的虚拟社会关系乃现实社会关系的投射。而如今,二者的边界已然在尽速拆除。在很多政治、商业交往领域,在人际和群体互动的诸领域,互联网甚至直接重构了早前所谓的现实社会关系。

也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新媒体不单是信息传播媒介,更重要的也是关系建构者。这意味着媒体演进的下一步趋势,至少应该围绕两个向度开展:在信息传播方面,实现更优质的内容生产,促进双向平等的对话;在关系建构方面,建立和维系与多元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没关系,没传播。关系如管道,内容如流水。若无与用户的开放性关系网络,再好的内容亦难流通。现在很多传统媒体把转型理解为如何像新媒体那样生产信息内容,这固然是一项了不起的努力,但仍需补足另一项革新,即关系建构。微博、微信等大牌社交媒体且不论,分答等新兴的新媒体平台在意义上首先是知识(专业)精英与普罗大众关系的重构。

3. 日常生活

媒体演进的第三个逻辑是从“奇观社会”重返“日常生活”。传统媒体所呈现和建构的乃奇观社会,一般只有大人物、大事件才能上报刊、广播和电视。新媒体也偏好奇观,但同时也开始全面反映、呈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寻常轨迹。我们说互联网发现了人,其实不是辨识出了某一个体抽象的ID,而是呈现了人的在世状态,譬如他具体而微的感念、沉思、表达、行动、德性、勇气,乃至卑微、猥琐。

在现代性转型的进路中,现代社会着力解决了诸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阶级平等宏观层面的解放政治问题,而一直未能解决好个体如何安身立命的微观问题,即生活政治问题。互联网及其主导的新媒体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宏观变革的同时,亦从生活政治下手,从人的具体在世状态切入,发起了无所不在的“微革命”。如是而观,媒体演进的另一个趋势乃一场“新生活运动”,从奇观社会下沉至生活世界的一场社会思潮、社会心理和社会性格改造运动。

4. 多元社群

在英文中,社群(community)即共同体。基于双向平等的对话和多元社会关系重构,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普泛观照,新媒体形塑了一个新逻辑,即社群的建立与更迭。需要强调的是,新媒体社群不再是全然同质的共同体,它在内部和外部皆呈现为多元生态。这就衍生了两个子逻辑:

一是在社群内部,多元个体之间呈现出认同、共识和承认三种关系状态。认同即基于“一致性”的同意和肯定,我认同你,意味着我与你保持一致。但是,新媒体诞生于现代与后现代交叠的多元化、碎片化、去中心、反权威时代,并加剧这种多元化趋势,人人“保持一致”变得越来越困难,于是就出现了另一种关系状态——共识。共识并非完全一致,而是经过较量、博弈、选择和协商之后达成的公约数。换言之,共识乃对抗和对话双重作用的结果。然而,达成共识亦非易事,多元个体之间便会寻求更自由的另一种关系状态——承认。承认即接纳差异,尊重各自的权力意志,同时维持底线性的团结,不拆台,不散场。

从认同到共识再到承认,传统的传播效果考察和研究皆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从更大的泛围看,这也涉及到社会治理、国家治理观念的转变。譬如,在某些议题、情境和领域理应追求深度认同,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应致力于达成稳定共识,还有一些情况则应维系承认的社会关系状态。

二是在社群外部,即多元社会之间一方面要培育彼此相通的公共性,一方面则要因循多元生态的逻辑,寻求各得其所、皆大欢喜的可能性。公共性是对话的产物,是一种“共在”的利益与价值关系,是从生活世界培育出来的交往、合作伦理,这就又回到了前面的三个逻辑。多元生态建设意味着把树还给森林,把一滴水还给大海,在跨界融中实现系统开放、多样共生、彼此依存。

各位可能都知道先知式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他在半个世纪以前就预言了“地球村”时代的到来。我们经常拿这个著名概念描述我们身处的全球化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但是请不要忽视了麦克卢汉的完整论述。在他看来,一方面是地球村的形成,一方面则是地球村内将分化为相互屠宰的各个部落。媒体演进正是在这互通和分化的大逻辑下展开的。这需要我们获得的更开阔的历史眼光和整体的理解力,也需要培育新的生存智慧、美德和勇气。

谢谢各位!

第13届国资微沙龙视频实录(建议WiFi环境下收看!)

作者简介:

胡百精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

1.本站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若作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授权,若本站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站长 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商业运营,严禁从事违法、侵权等任何非法活动,否则后果自负
找项目网
找项目网 关注:0    粉丝: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