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查阅WELLCOME FITNESS的公司成员发现,新公司的两位董事,分别为收购方L Catterton Asia的CFO Gilbert Ong,和威康健身原公司董事郭艳,双方高管团队正式组建新的董事会。
也就说,收购交易已经开始落地生效,消费品投资和管理经验丰富的 L Catterton,成为威尔士的重要股东。
■WELLCOME FITNESS公司新董事
如我们早先对威尔士收购案的预测,L Catterton 对这笔交易的推进十分迅速,原因是这家全球最大的消费品投资基金,对亚洲及中国中产消费人群十分兴致勃勃。
即便年卡预售制的威尔士健身,依然无法解决80%的高负债率问题。但威尔士旗下150门店,数十万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可能是这家基金更为看重的。
L Catterton 掌管超过150亿美元的股权资本,L Catterton Asia(前身为L Capital Asia)成立于2009年,在新加坡及毛里求斯设有办事处,并在香港、孟买和上海及悉尼皆设有区域办公室。
这家基金在亚洲的投资,深度聚焦生活消费品领域,L Catterton Asia在亚洲的最新投资,便是联合京东,1.75亿美元投资奢侈品电商平台寺库。其他消费品投资包括丸美、GXG、赫基集团(旗下品牌包括ochirly、Five Plus及MISS SIXTY、Killah)等,悉数聚焦于中产消费领域。
健身作为中产消费的代表赛道之一,是这家投资机构布局的重点领域。
■美国Equinox健身房
因此,L Catterton同时也几乎是全球最大的健身投资公司,投资了全美各健身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包括ClassPass、Equinox(包括SoulCycle)、Peloton、FlyWheel、PureBarre等,并收购了南美第二大健身俱乐部Bodytech。
这些全球知名健身品牌的管理经验,理论上是L Catterton可以通过收购威尔士,带给中国健身行业的。
也因此,这笔收购,将毫无疑问直接推动中国健身行业,进入「下一个20年」。
■威尔士健身
上一个20年,以威尔士、一兆韦德本身为代表的大型健身连锁俱乐部,在年卡预售和强销售的经营模式下,持续消耗中国健身市场红利。跑路、关店,中国健身俱乐部急需从一个「灰色行业」走出。
而下一个20年,难以为继的销售导向,将开始过渡到健身服务本质。
「回归服务,内容为王」,不仅是下一个健身20年的核心主题,也是被收购的威尔士健身,目前改革面临的核心主题。
改革的成败,也决定着这笔收购交易的成败。更大意义上说,决定着中国健身俱乐部下一个20年的存在成败。
收购后,倒逼威尔士自我革命
不管是王文伟团队,推进后续收购交割的内在需求,还是L Catterton投资的外部推动。威尔士健身的这场自我改革,势在必行。
威尔士将首先在庞大的销售团队上展开大调整。根据接近交易的人透露,销售团队正在经历大换血,新的销售团队预计大部分来自上海另一大连锁健身俱乐部一兆韦德。
历史又一次重演。两家在上海互为竞争对手的健身俱乐部,曾经在十年前进行了销售团队的洗牌互换,以重新管理团队,解决各自的销售问题。
但这一次的销售团队的大换血,或许无法再变本加厉做强销售。而是要在年卡和预售制度上进行自我革命,以挽救客诉率居高不下的用户体验。
或许可以推测,威尔士延续多年的年卡制度和预售机制,或将开始迎来调整。
■威尔士健身全国门店分布
如果在销售属性降低的情况下保持现金流,同时提高教练水平以改善用户体验,是摆在威尔士,甚至所有健身俱乐部的一道难题。
课程内容是威尔士被收购后的第二大改革点,根据接近交易的人透露,威尔士将开始把「团操课」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
早先,威尔士把旗下俱乐部的团操业务打包,对外投资第三方公司运营,开放对外约课。而这一次的变革,威尔士有可能开设单体的团操健身房。
相比客单价较高的私教课程,团体性、低价的团操课,可能是面对中国海量潜在健身人口,业务转型的一个不错方向。
■威尔士健身团操馆
也就是说,不管是推行按次付费,还是增加团操课的比重,2019年的团操健身领域,将迎来新变革。
这其实早已成为一大趋势,在2018年的新增健身房中,团操和单体工作室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健身俱乐部开始进入开店关店的恶性循环。
作为行业风向标,威尔士被收购后的2019,将是中国健身俱乐部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年。
其它俱乐部,何去何从?
比王文伟更关注这场收购的人 ,是中国众多其他俱乐部的创始人。他们不得不焦虑,中国健身俱乐部的未来何去何从。
到目前为止,健身俱乐部依然是中国健身房的主体业态。在门店规模和用户数上,占据着中国大部分的的市场。
■健身俱乐部
但根据行业信息反馈,2018年,中国俱乐部已经开始呈现超过20%的负增长。原因在于,用户总体对于年卡销售的接受度进一步降低,而更多按月、甚至按次付费的健身房开始出现,严重冲击用户的购卡意愿。
被收购后的威尔士开始主动变革,对于腹背受敌的全国其他俱乐部,无疑将形成重大影响。
健身俱乐部的2019,将是中国健身俱乐部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年,更将是一部大浪淘沙的存亡史。
■金吉鸟健身俱乐部
而另一方面,以团操课为代表的精品工作室正在快速拓展。
2018年快速拓展的Keep线下健身房Keepland,北京团操品牌shape也完成多轮融资,加上C轮后的超级猩猩和乐刻健身Le Plus团操房。按次付费的健身房,正在摧枯拉朽地影响俱乐部的年卡销售。
对于俱乐部来说,新开门店的年卡预售收入,几乎是健身房的现金流来源。年卡用户的私教销售收入,则是这一门店能否顺利开下去的核心收入来源。
因此,拓店预售增加总体现金流,推销私教增加门店收入,几乎决定着俱乐部的生死存亡。
■杭州连锁健身俱乐部英豪斯跑路
年卡制度的变革,将对俱乐部的自然获客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能在这场大浪淘沙的竞争中留下来,恐怕并不容易。
当然,和中国互联网的流量下沉一样。中国健身俱乐部业态,正在下沉市场快速拓展。众多三四线地方俱乐部品牌,沿袭北上广10年的俱乐部业态快速开店。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二线市场和下沉市场的不同业态,决定了中国健身业的多重气候。但收割市场还是培养市场,是健身品牌能否长远的决定性因素。
但未来健身20年,毫无疑问只能属于后者。
■ 美国连锁健身房 LA FITNESS
下一个20年,内容为王
中国健身行业经过20年的野蛮拓荒,开始迎来正向市场链条。正向市场链条的前提,是理解中国健身用户的真实需求。而真实需求,必须回到健身内容的本质。
中国健身俱乐部的最早内容,是有氧和力量等器械的自助或辅助锻炼,但从延续20年的中国健身用户来说,大部分用户暂时依然无法快速学会使用健身器械。
因此,更多自重、团体、甚至结合单一简单设备的运动方式,开始迎合用户需求。比如新兴健身品牌,大都数从团体和有氧训练结合。
这些品牌的兴起或许说明,对于刚刚兴起的中国健身用户需求,低的锻炼门槛,可能比强的锻炼效果更为重要。
■Pure Barre
也因此,更多结合人工智能的设备,甚至多样性家用健身器材开始兴起。不管是家用跑步机、划船机还是家用单车,甚至健身房类似于EMS电击健身和AI动作识别健身设备,都在快速地进入市场。
即便资本寒冬开始弥漫,但中国的健身市场才刚刚开始。健身是寒冬里唯一能做的事情,而中国健身行业的最好时代,也才刚刚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