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怎么读 《周易本义》讲读8.2(太极、伏羲和时空法则)

上节课讲了筹算模式和中道的概念,筹算模式用伏羲二图(八卦次序图和八卦方位图)和文王二图来观想,二位大人想必是为后世留下两个“间”度:以次序名时间,以方位名空间。现在不叫“间度”叫“维度”,对于伏羲而言,是要明确“时间维度”。由于“时间”的介质经历了“圭表”“漏刻”“”以河图名“时间”以洛书名“空间”。那么,“河图”可视为西周的“干支历表”,类似那块有名的用于干支纪日的骨版。

图8.2.1 干支纪日

“洛书”可视为西周的“灵台辟雍”,类似于《山海经》所言的大人之堂。洛书的画法不如“清华简八卦图”易懂。再来回顾一下“清华简八卦图”。

图8.2.2 目前最早的八卦图(清华简)

每次读到这个可亲可敬的“大人卦图”,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顶礼膜拜膜拜的触动。尤其是看到乾卦☰位于大人之首,更是觉得此大人形象至高无上——摩天踏雷电,胸手千焰山。耳畔浪涛涛,踆踞东海边。抿口不作声,左右上下看。内层有高下,外层有阶线。有时也有空,时空相关联。君子观八卦,大人壁上观。我称之为“大人八卦图”,内有大人,姿势“踆”踞。双手作“舞”,两耳如鼓。《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伏羲怎么读,张其两耳”是这个图的见证。大荒东经,以“计时”为第一要务,与大荒西经配合(《山海经》里大荒四经,分东南西北,其中东西二经各有七座日月出入之山)。拿《山海经》与《清华简八卦图》相对比,可以看出“大人”对“历法”的卓越贡献。大人用他听天之耳,听到了“天命”,这是划分天地之初的尾大征兆。所以今天人们常说“听天由命”。听天而不是仰视苍穹,应起源于“大人”。大人卦图上的大人听天,今天看来,果真是一位听天达人。一不小心造了个新成语:听天达人。

山海经说十日并出,被射九日剩余1日。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应该理解为:把一个年度的10个月份排列出来,从中指定一个月份作为正月,有了正月,其余的月份顺着排列,按既定的日期推算即可得到。这就是最早的历算。据《夏小正》记载,夏时一载10个月,半载五个月。每个月三十六天,没有置闰。那么,若是每个月分为三旬,则每旬是十二天。就是说,《山海经》里的“日”大于“月”,日是月,月是旬。这是知识考古学的关键点,请读者朋友们细细品味,慢慢领会。再说一遍结论:《山海经》和《夏小正》里记载的历算是一样的,一个年度(载)有十个月,每个月有三十六日,每个月分为三旬,每旬十二日,没有置闰。每年多出来五六天,用来怀远祭祖。夏朝“祭祖的节日”在“夏至”。商朝跟着过夏至。但建正不同,所以正月各不一样(商朝正月在“丁午”位。周朝正月在“癸子”位)。换句话说,三代至迟在商高宗时期,时间与空间是不分开的,高宗时期,才把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区分开,干支结合的六十个元素符号只用于计时,不再用于记方位。所以,到了《周易本义·图目》,“次序图”“方位图”是两两分开的。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时间和空间合二为一”的伏羲八卦图呢?答案是“九数图”。

图8.2.3 九数图(伏羲八卦图)

这里的黑白点,可以看做“五”,用“五”来替代,这在前一讲“中道”的时候讲过了。《洪范》一篇讲了好多“五某”的概念,这与其说是古人对“五”的钟情,不如说是对“五”的深刻把握。有了“五”,可以理解“次序”蕴藏在“方位”之中的道理。作为西周典章制度之首的“宗法制”的核心是“方位”。方位决定次序,而不是次序决定方位。什么意思?微子与子受相比,微子有“次序”优势,却没有“方位”(嫡嗣制)优势,这就是方位决定次序,微子居于内层。箕子与微子相比,箕子有“贤德”优势,却没有“次序”优势,这也是方位决定次序,箕子居于外层。这样,就能看清“九数图”里,宗法制受制于嫡嗣制,典成于血亲制。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是封建制度乃至是统治阶级的一个“练门”。齐国任人唯贤,被周公旦视为鲁将受制于齐的征兆。站在封建卫道士角色儒生角度看,只能看到脚下的方位,不敢僭越雷池一步,也就无法体会“僭越”的感觉。知识考古学就是要融化这雷池,消融这方位,还古代著作“本思本想”遍照世界的光辉面貌。

以《伏羲八卦xx图》为例,扼要讲一讲太极和时空法则。太极不是现代科技意义上的“1”或“0”,是一个整体概念,其大无外,比“视界”的概念还要大到数不清的“视界”;其小无内,比“夸克”的概念还要“夸克”到数不尽的“棰”。但是,空间受制于时间伏羲怎么读,时间是空间之神。“太极”在空间上不是无限的,是有限的,就好像“一尺之棰”,姑且名之曰“太一”。所以,大家看到“一”不要当成“一”,要当成一个嘴巴,啥都吃得下,但吃饱了又啥都吃不下。好既然可以当“一”,也可以当“五”,当成一家“五”口人,五张嘴巴“一顿饭”,吃饱了啥都吃不下。那么既然可以当“一”、当“五”,也可以“当六”“当九”。这就是“太极”生“九六”的浅白道理。这种道理,被宋儒很高明地以“黑白”二道表现出来。在一段或一大段时间里,空间方位图可以解释时间的相对稳定性。我把这句话看作是河图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我始终把“九数图”视为“河图”,就像夏朝人把“日”视为“月”一样。

请看“伏羲八卦xx图”新图(上一节课所讲)。

图8.1.4 伏羲八卦次序新图

这个图右侧有几行小字,“以此类推”,这显然是一幅没有画完的图。彩色部分既可以填充到黑白图里的黑块之中,也可以填充到白块之中。伏羲八卦图分为三层,每层采用二分对等法。所以,伏羲八卦次序图加方位图就成了分形结构平衡图。这是“二进制”的时空法则,是“伏羲”的太极发展模式,是正反数均衡分布规则。

回顾一下,本课讲了三个问题,①次序图是“时间”图,方位图是“空间”图,最迟到殷高宗时期,表示时间和空间一体化概念的干支体系分化为干支纪日;②伏羲八卦图的合二为一图是“九数图”;③太极发展规则是二分对等法,即“正反数均衡分布区规则”。

下一课讨论一下“伏羲六十四卦图”合二为一图的式样。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