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IX4“防丢失”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就是防止信息丢失,即在被陌生人动手机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信息。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手机彻底丢失之后,防止陌生人重新把这个系统做成别的号码。但在目前模式下小米手机卡,还不是那么容易杜绝。付亮同时表示,“防丢失”需要一个系统的具体呈现,涉及多个环节。要想有效避免这方面的问题就要很多部门联合起来,从多方面进行管控。
不久前,苹果的发布会中就曾发布过AIR TAG,此产品可根据蓝牙联网的方式,通过联合地图APP帮助用户找到物品所在。但同时也有大量用户担心暴露地理位置的可能。
那么,小米此项功能的运用是否也存在着暴露隐私风险?付亮表示,虽然理论上来讲它可以运用此项技术进行一些隐私的探查,但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目的,并且小米既然把这项业务作为主业务进行推进,说明它应该已经规避了这些风险。实际上相当于给这个手机绑定了一个指定的号码,这个号码只有小米知道,如果这个手机丢了,只有小米知道它在哪,那小米就可以帮忙找回来。
付亮告诉记者,现在国家依然实行的是机卡分离的模式。从之前的机卡一体到现在的机卡分离,现在要不要回到机卡一体的模式,至少目前从政策的趋势来说并没有这个方向。
此外,付亮表示,我国其实允许客户选择设置SIM卡密码来达到安全模式,但大多数用户并未使用甚至不知道有这项措施。
eSIM技术落地应用仍在推广中
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很多用户对小米新手机此功能未能投入使用纷纷表示了惋惜,并希望这样好的功能可以尽早投入使用。
相比之下,国外eSIM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eSIM由于体积小、方便携带等优势,被大量利用于小型通讯设备,例如可穿戴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车载、无人机、医疗设备等。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联网、物联网的普及也更加需要eSIM的加入,使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2017年11月,中国联通在国内率先推出eSIM业务,相继与华为、苹果合作,将eSIM应用在智能手表上。随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相继落地eSIM业务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上。
在物联网领域,今年国内对于eSIM开始大力度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10月19日发布的文件指出,同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工信部要求中国移动严格遵守码号管理相关要求,仅可使用13位物联网号码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
GSMA的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至少有175家运营商在69个国家推出了面向智能手机的eSIM商用,比2018年增长了三倍。90%的运营商计划在2025年前商用eSIM,eSIM将有望在2021年和2022年获得重大突破发展小米手机卡,eSIM已经是运营商为降低运营成本和创造新收入的重要手段。
记者|刘春山申子杰(实习)
编辑|张海妮程鹏 杜恒峰
校对|卢详勇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
2.本站所有项目来源于投稿或购买自其他第三方,若本站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站长 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