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山谷清晨静美,棋盘般的田畴中,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一尾尾黄辣丁、草鱼水中嬉戏。“稻黄鱼肥”,中秋时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新平村村民王军站在田中,脱口而出。
水田,曾被农民称为最金贵的上等好地,却一度成为“鸡肋”。王军说,辛苦种一年的水稻,也就糊口,弃田不种,又觉得可惜。
如何让全省数百万水田实现“金地生金”?琼中摸索出了有效的经验: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水田种桑,发展养蚕业;另一方面发展“稻鱼共生”项目,扩宽水田收入来源。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王军用水田种养结合,“稻鱼共生”,让水田亩均收入破万元。
低:水稻成为低效作物
琼中多山,山谷里一块块平地实属难得,以至于农民将房屋建在山腰稻鱼,也不舍得侵占半分平地,将水从山上引来灌溉,平地成水田。“平,还有水,肯定是上等好地。”王军说,每到丰收之时,稻田一片金黄,养育村民,水田也被称为“黄金之地”。
然而,时过境迁,依然只是为农民提供口粮的水田,比较效益逐渐降低。
“种水稻不赚钱已经很久了,之前政府发动农民在山坡上种橡胶,增加收入,胶价好时,也没人关注水田了。”琼中长征镇烟园村村民蒋启存说,现在橡胶价格低迷,让水田赚钱成为农民的心声。
良田低效,成为海南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省农业厅统计,全省亩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产业种植面积达600多万亩,占种植业播种面积的50%左右。
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教授柯佑鹏认为,海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任务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让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调:稻改桑效益增
9月12日,蒋启存和妻子王月梅到田里采摘桑叶稻鱼,剪碎后,拿到150平方米的共育室里,给只有6天的蚕宝宝喂食。今年52岁的蒋启存,没想到生活能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前不久他刚把“高龄”的旧瓦房改建成两层小洋楼。
“以前种水稻,只求温饱,住楼房想都不敢想。”蒋启存说,改变从4年前开始,那时家里7亩水稻,一年收入不到5000元,但是水田不种水稻,又种什么呢?正好琼中政府推广种桑养蚕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将水稻田改种桑叶。
蒋启存说:“刚开始养蚕时,技术不好,收入只有一万多元,但是比起种水稻效益要好。”随后,他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养蚕开始得心应手了,现在他种植了12亩桑叶。“10多亩的桑田,每年纯收入有6万多元。”
在发展养蚕业过程中,蒋启存发现,小蚕苗供不应求。于是,今年他花了3个月时间,向县技术员学习培育小蚕苗技术。“今年培育小苗已有4万元的收入了。”蒋启存说,家里还有300株橡胶,因为价格低迷都没有割,但是单种桑养蚕收入已经填补了橡胶价低造成的损失。
增:一水两用一亩多收
而在琼中长征镇新平村白鹤二村小组,32岁的王军在政府扶持下,带领15户村民成立合作社,将大处田洋约50亩的深水稻田和被抛荒稻田,进行清淤消毒、加固护坡池埂、整修排水渠道,发展稻鱼共生。
“简单说就是在稻田里养鱼,实现种养结合。”王军给记者算一笔账:一亩一年大概能养2000斤鱼,按协议价,草鱼8元/斤,黄辣丁15元/斤,以草鱼收入来说,除去成本,一亩收入最低也有16000元。每亩水田一年养鱼净收入4000元。
王军还有更长远的打算,“有鱼儿在田里,就不会打农药,水稻是原生态的。水稻抽穗长粒时,稻花飘然落入水中,黄辣丁鱼争相抢食,吃稻花长大的鱼也是风味十足,完全可以做出品牌来”。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