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完全不知道舌尖上的中国来陕西拍摄的事情,然后节目播出了,陕北吴堡的空心挂面火了,周围的朋友不少都替我父亲遗憾呢。”家住洛南,也做空心挂面的李念平,现在提起这件事空心挂面,除了为父亲,陕西非遗传承人、父亲李长满遗憾之外,还有些许不甘。
他的遗憾与不甘是有理由的,2011年陕西省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父亲李长满的洛南空心挂面和吴堡张家山空心挂面是一起入选的。如今后者火遍了全国,前者的知名度还只停留在当地。
李长满做了一辈子空心挂面,今年61岁的他,还保持着一天做50斤挂面的节奏。和面、搓条、盘条……李长满娴熟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经过他的手,挂面也从碗口粗变成指头粗,再变成筷子粗、钢针粗。
李长满之前40多年的人生,基本就是按这个节奏度过的。和那位被舌尖上的中国炒火的“挂面爷爷”一样,曾经的他也面临着无人传承这项手艺的尴尬。因为对年轻人来说,做空心挂面实在是太苦了,而且年轻一代的人生空心挂面,也比他的选择更多。
三个子女中,儿子李念平虽然掌握了制作空心挂面的技艺,但在大学毕业后还是选择去当了一名公办教师。两个女儿,一个远嫁福建,另一个则在北京工作、结婚。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或多或少的改变了他们对于空心挂面这项世代家传非遗技艺的看法。
如今已经回到洛南的小女儿李惠利坦言,如果不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她可能也不会放弃北京的工作,回来做空心挂面的。她甚至已经说服了自己的老公,辞掉北京的工作回来帮父亲打理空心挂面的生意。如何做好空心挂面,在外边打拼多年的李惠利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而李念平,一有空闲,便去为自家的空心挂面奔走。他说自己现在看了一块场地,正在跟对方谈,如果顺利的话,他们家的空心挂面立刻就会从如今的合作社升级为正儿八经的企业。
李惠利和李念平都说是受到了纪录片的刺激,一方面意识到自己家抱着个金字招牌,另一方面则明白,不去宣传营销,金字招牌永远也就只是一个招牌。
对于子女们的新想法,曾经李长满是没有什么感觉的,甚至还有些抵触。他只知道把面做好,自己年纪大了,很多事情搞不明白,也提不起太多的兴趣。直到2016年,儿子替他争取了一个名额,跟随着洛南县去参加了杨凌农高会,这才打开了他的眼界。
很多人都来买我做的挂面,有人第一天买了,过几天又来买。”李长满说当时自己就后悔带的空心挂面有些少。同时他也明白了,只窝在秦岭山里闷头做面是没人知道的,而当你的名声传出了大山,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买你做的挂面,年轻人看到了商机自愿加入,老手艺自然也就传承下去了。
想通了之后,老李家空心挂面的发展便迈上了快车道——去媒体做节目、参加创业大赛、注册商标、成立合作社……李长满也摇身一变,成为了合作社的理事长,除了做挂面之外,也开始学着管理和经营。
老李家居住的西坝村位于一座名叫阳虚的山下,长久以来这里都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造字的传说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所以李念平在给自家挂面注册的商标时,便选择了“仓颉老李家”这个名字。
而李长满的肖像,也像阿香婆瓶子上的照片一样,成为了醒目的商标。二者一起被印到了空心挂面的包装带上,被做成标识牌挂到了村口和镇上,李长满的微信,则添加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回头客”,越来越大的需求,也催促着李家人该尽快提档升级了。
来源|文化陕西
●●●●●●●●●●
●●●
●●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