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敏 整理)
糖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中国古书上出现“饴”字是在汉代,“饴”是指古人吃的一种糖。在古代,饴、饧主要指的是麦芽糖的制成品。糖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是人体内产生热能的主要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
糖是人们喜欢它带来的甜蜜感受。
饴糖
——饴糖出现在西周时期
中国最初的糖出现在西周时期,叫做饴。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饴加上糯米粉,可以熬成餳(xíng)。餳是古糖字(古音táng)。宋初《寒食》诗“箫声吹暖卖餳天”,卖的正是麦芽糖。
在中国,东周时期就出现甘蔗种植的记载。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代,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人们依靠甘蔗制出的糖类被称为沙糖。但这时的蔗糖,十分粗糙,且还没有细化出丰富的种类。《糖史》一书中说:当时中国本土的蔗糖制糖术,只知道熬煮浓缩甘蔗汁,制造像石头一样硬的褐棕色粗糖。
——西域贡品出现白沙糖
白沙糖,古名石蜜,是把甘蔗汁熬成糖浆到加牛乳制成,从西域进贡而来的物品。
汉代,对于甘蔗的加工提取已经趋近完善,这种蔗糖是粘稠的液体状的,同样也是通过长时间的熬煮得成,等熬到了一定的浓缩的稠度,就放到罐子中储存使用。东汉时就有了关于糖中有“沙”一样口感的小颗粒。
白砂糖
——红白糖始于三国时期
唐宋年间,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已有成规模的制糖作坊出现,红、白糖也依次问世。
经考证,认为红糖在我国起源于三国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之间,至少在后魏以前。而红糖用法在《千金要方》《食疗本草》等药典中均有记载,可见其最开始是作为药品来使用。松散红糖是通过在炼糖过程中加入碱而制成的。
——制糖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谷物制糖
《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堇菜和苦苣也像饴糖一样甜。
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饴糖属淀粉糖,故也可以说,淀粉糖的历史最为悠久。饴糖是一种以米(淀粉)和以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自西周创制以来,民间流传普遍,广泛食用。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第89篇“饧”,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详尽记述。
蔗糖。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
公元前51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侵略印度时,发现“芦苇产蜂蜜却没有蜜蜂”的秘密,而把甘蔗称为“味道甜美的芦苇”,这个发现为波斯皇帝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直到公元后642年,阿拉伯人侵略印度后发现了蔗糖的制作方法,才把它带到北非和西班牙。西欧人发现糖,则是在公元后11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时,十分欣喜这种“新的香料”以及其美妙的味道。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西欧与东方开始源源不断的糖进出口贸易。但糖价格昂贵,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在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种植的是东周时代,屈原在《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经原始加工取得的汁液。
汉朝(公元前202年一公元220年),东汉时期杨孚所著《异物志》中记述:“(甘蔗)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东汉张衡所著的七辨》中有“沙饴石蜜”之句。“沙饴”指人工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体。6世纪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写道:“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这种砂糖是将蔗汁浓缩至自然起晶,成为带蜜的糖。
●手工业制糖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种植甘蔗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至唐宋年间,已形成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
从唐宋开始形成的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糖粉,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
公元674年,国人发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此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设施,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标志着制糖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土法制糖在中国沿用了千余年。
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四川遂宁一带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冰糖的制作,为制糖业增添了独特的产品。糖制品不仅销售国内各地,还远销波斯、罗马等地,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广泛兴起的制糖手工业,扩展至全国的很多区域,如现今的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
宋元期间,大量的闽、粤移民至台湾,同时也带去了种蔗制糖技术。由于台湾气候适宜于种植甘蔗,制糖业很快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国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明末糖粉,中国人发明了“黄泥水淋法”,用这种方法制出来的糖,颜色接近纯白,是当时世界上品质最好的糖。这样,白糖重又输入印度。8世纪中叶,中国制糖技术传到日本。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成为该岛糖业的起源。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
北宋王灼于公元 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全书共分7篇,内容丰富,分别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包括压榨及煮炼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一书更系统、更详尽。
7世纪,甘蔗种植技术传入西班牙、意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开始有甘蔗种植,随后又传入北美洲的一些国家。
15世纪末,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很快又传至古巴、波多黎各。接着又先后传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地,在南北美洲都发展起来。
●机械化制糖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甜菜制糖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制糖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制糖业的机械化。
长期以来,用来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寒冷地区则不能种蔗制糖。1747年,德国化学家A.马格拉夫发现甜菜块根中含有蔗糖,给制糖业发展带来重大突破。
现代机械化制糖的工艺和设备大多始于欧洲的甜菜制糖业。由于甜菜制糖大部分工艺也适用于甘蔗制糖,因而机械化制糖很快被甘蔗制糖业所采用。
中国甘蔗制糖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地。甜菜制糖业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等地。
——糖,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必需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和蔗糖。
糖在古代有许多同义字或近义字,如:饧、饴、鳙、蝻等等。《楚辞·招魂》中有“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的记载,“餦餭(zhāng huáng)”即为干的饴糖块。
糖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经吸收之后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体能量。糖可分为单、双糖两类。
单糖。是人通过摄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比如大米,面粉,玉米面等,可以直接吸收再转化为人体之所需。这些淀粉通过消化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后就被人体所吸收利用了,给人体提供能量。
双糖。食用糖,如白糖,红糖及食物中转化的糖。
糖的种类较多,其作用和功效也大相庭径。白糖。其功效是生津润燥、治咳消痰、助脾气、缓肝气;葡萄糖。能够抗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皮肤衰老;麦芽糖。具有补虚健脾、润肺止咳、滋养强壮之功效,主治胃寒腹痛,气虚咳嗽;红糖。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瘀的作用。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有红糖、白糖。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