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这只手,你会不会以为她牛奶糖没吃完黏在手上了?不,这块白白软软的“牛奶糖”竟然是从身体里长出来的!
惊不惊奇?好端端的手关节,怎么会长出像牛奶一样的东西呢?
这一切还要从这只手主人的痛风病史说起!她是一位多年慢性肾脏病合并痛风的患者,因肾脏病在接受环孢素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尿酸排泄障碍、以及使用一些升高尿酸的药物(如环孢素、他克莫司、利尿剂等),可导致痛风。
她的痛风已经很长时间了,尿酸一直控制得不理想,手关节长出了痛风石。挨着原来手关节痛风石的部位,又长出了这块“牛奶糖”。
医生对“牛奶”标本进行分析,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发现亮晶晶类似尿酸单钠晶体,这是痛风的典型表现。
好了,自此诊断已经明确,长出来的“牛奶糖”,原来是高尿酸沉积在关节上形成的尿酸盐结晶。看到这,高尿酸痛风的朋友,是不是有些瑟瑟发抖?
那么,痛风到底是种什么病呢?
曾有人这样形容痛风发作时的痛苦:“没有比这更痛的了,铁钉子钉、绳子勒、被刀砍,用火烧都没这么痛!”
“这种痛在脚踝,关节之间游走不定,病人颤抖着,身体轻微发热。疼痛随着时间愈演愈烈,后来,病人连穿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
还有患了痛风的漫画家,画了这样一幅画描述痛风发作。
G图片来源:Gout.The Lancet 2018
不过说来可笑,这样一个令人“折磨”的病,在文艺复兴时期,却是“财富、权利地位”的象征。有钱人会比较接受并且可以说是“欢迎”这种疾病的到来:痛风是权利的一种副产品,象征着生活奢侈安逸、觥筹交错。
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代人较为常见的慢性病。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待痛风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痛风是由于体内过度饱和的尿酸析出尿酸结晶,这些结晶沉积在关节(大脚趾关节最为常见)以及各个组织中,引起关节疼痛,对关节、肾脏、心血管都可造成损害。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酗酒、慢性肾脏病、药物、遗传都可能是它发生的原因。痛风患者需要将尿酸水平长期维持在正常范围,或者更低,才能降低对身体的伤害。
目前,用于降尿酸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代表是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另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代表有苯溴马隆。
降尿酸药物并不能“治愈”痛风,但坚持使用可以改变痛风的自然病程,依从性差、治疗方案没有恰当落实的患者最常发生痛风进展,因此,药物需要长期配合医生坚持使用。
每个药有每个药的特点,医生会按照病人的情况选择。像别嘌醇价格便宜,降尿酸效果又有保证。但极少数服药者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剥脱性皮炎,最常发生HLA-B*5801阳性的患者,基因筛查HLA-B*5801等位基因能帮助患者尽可能避免别嘌醇这种致命风险。非布司他作用强,副作用较小,但是价格远高于别嘌醇。
苯溴马隆通过促进尿酸从尿液中排泄,适合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的患者。副作用主要是肝毒性,欧洲一项证据显示苯溴马隆的肝毒性约为1/17000例。
对于普通痛风的患者,尿酸的治疗目标是小于357umol/l;而对于已形成痛风石、慢性关节病、痛风频繁发作的患者,目标是将血尿酸降低小于297umol/l,较低的血尿酸水平更能加速痛风石溶解。
开头的这位患者牛奶糖,给予别嘌醇100mg/天,逐渐加量至300mg/天后尿酸达标,过了不久,她“牛奶糖”等痛风症状明显减轻。
参考文献:
Milk of Urate Bulla.NEJM
Gout.The Lancet
扫描下方二维码牛奶糖,肾友可申请齐振强医生线上管理↓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