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意义重大。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2020年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同样意义重大。从2018年中共中央发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多规合一”;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顶层设计;再到2020年9月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旨在解决中国快速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国土空间治理问题,包括区域发展失衡、生态环境破坏、土地使用粗放、城市千城一面、空间品质不高、基础设施欠账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不仅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还要坚持以区域重大战略为引领,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连接贯通并辐射带动东中西、南北方协调发展,这是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的必然要求。
本着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与创新治理的新思路,由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杂志社联合举办题为《从“蓝图”到实践——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创新升级》的研讨活动,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生态发展的优秀案例,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本次学术交流得到了来自全国7大区域、14家省市规划院的积极参与。华东区域有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中区域有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华南区域有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区域有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华北区域有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北区域有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北区域有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
华东区域
01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构筑支撑“一张蓝图”的空间治理体系与空间治理能力
——以漯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
河南省漯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也是建立市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过程,项目组以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为核心,放弃过去图斑管理空间、指标管理资源的双线逻辑,而是建立以“边界管理+指标管理+实施机制”为综合规则的治理体系来管理全域资源要素及优化资源配置。
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把自然资源保护责任与粮食安全责任担起来,把市民的民生福祉与市长的施政纲领统起来,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落下来,把自然资源利用账本交上去,为此,从资源本底盘点、空间战略谋划、三区统筹优化、三线精准划定以及空间结构优化五个方面探索如何建立市域空间治理体系与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02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市-县”规划传导初探》
黄山作为世界双遗产,其特殊性无可替代,同时优良的生态基底条件将成为黄山重要的城市竞争力。过去城市发展重视工业用地,重视平整的地区和地块,导致部分城市存在同质化。
进入到新时代,如何塑造黄山市的特色魅力成为未来转型的方向,将有价值的空间开始从高楼大厦、产业园区、人口密集等特征的地区,转向山水林田湖草、个性化、人口稀疏的魅力地区。基于此,探索一种全新的、符合黄山发展特色的规划统筹模式尤为重要。2019 年黄山市政府委托我院承担黄山一市四县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实现“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的规划传导与统筹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黄山市“12440”的文化魅力空间格局
黄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各个县的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同步编制,规划分级传导探索也处于行进中。我们结合黄山市近期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初步探索了“结构传导、指标传导、分区传导、政策传导”等方面规划传导路径。
在国土空间规划同步推进的过程中,自上而下的刚性传导必须重视,但同时,基于管理事权的统筹逻辑也应当得到体现,适当的“市县协同”和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建立非常必要。正视地域的差异,是保障规划符合地方发展诉求的重要手段。
黄山市生态保护空间
03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规划创新实践——以为例》
《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是国内首个编制完成的省级国家文化公园专项规划,开创性地探索了国家文化公园空间规划范式与实施路径,为大运河沿线兄弟省份,以及长征、长城、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编制提供了经验借鉴。
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展示体系
规划立足展现代表性文化价值、讲好国家文化故事的原则我国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首次界定了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并从国家治理、水工科技等方面提炼大运河江苏段的独特文化价值。通过建构空间数据库、空间评价模型,精准识别出国家代表性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富集区我国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总结提出“园、带、点”三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形态,并以此构建了大尺度线性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展示体系。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界面
同时,规划立足5G通信技术,搭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架构,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展示格局,充分展现大运河的整体风貌和文化价值,开拓更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公共服务场景,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超级IP。
04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宁波市生态带规划管理的探索实践》
小浃江片区是宁波生态带建设的试点项目。按照“优、控、减、活、融”五大策略,主动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规划小浃江片区结合村庄整治、工业迁移、采矿用地修复等,实现建设用地减量189.09公顷;以人为本,结合乡村振兴、设施完善等要求,适当增加配套用地,新增建设用地44.23公顷,增减挂钩,以质定减,以减定增,以增减生效益,逐步打造成为“山水田园和谐交融的梦里新水乡、生态带保护与利用的典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营造“生态蓝钻、都市绿谷”的总体形象。
生态带管控分区
生态空间规划的编制,是不断探索的过程;生态空间的保护和培育,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宁波对生态带地区的规划管控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为其他城市生态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
华中区域
01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注重文化重塑,强化落地实施——记武汉市典型社区改造规划》
城镇老旧社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对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城镇老旧社区改造越来越重视。
武汉市多年来不断尝试并推动各种形式的社区改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转型发展,特别是2018年以来,社区更新改造思路更具人文关怀和可落地性。
六合社区区域功能分析图
“留住记忆、延续文脉”,尊重典型的汉派市井文化和原居民生活方式。规划既重视物质空间治理,又注重社区文化基因的塑形。通过街道铺装、市井摊贩、汉味老店的精细设计,整合宜人尺度的历史街巷空间,传承并提升市井生活方式,营造“当下的、接地气”的社区文化。
“最少成本、最小干扰、最优效果”,推行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模式。以“问题导向、针灸微改”为思路,提出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模式,精准制定改造方案,精确盘整实施工程量,以较少投资,循序渐进,从局部改造扩展到整体形象提升,创造示范性的老旧街区更新模式。
六合社区山海关路网红老字号“过早”街示意图
02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空间规划改革语境下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探讨——以河南省水牛赵村庄规划为例》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各地呈现出城乡两极化发展的态势,总体来看,我国乡村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为解决村庄发展不均衡问题,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现阶段我国村庄建设却面临较多困难。
处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关键时期,村庄规划面临“多规合一”的具体改制,缺乏上位规划指导和约束,原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并不能有效的指导村庄建设发展。现阶段村庄规划既要有效管控空间环境,也要发挥村庄经济和社会活力,应通过“多规合一”将多个规划体系协调衔接,从而实现各规划融合成一张蓝图的目标,以期指导村庄更好的建设发展。
水牛赵居民点建设规划图
依托“10 分钟乡村生活圈”,合理配置村庄各类设施。首先梳理村庄居民点配套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现状情况,统筹考虑“10分钟乡村生活圈”中居民配套服务设施,从村民角度切实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实现以家为中心10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都有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针对村庄旱厕和污水排放问题,落实“厕所革命”及污水处理方式,根据各地实际经济情况,选择污水排放方式。
水牛赵村近期产业布局图
针对村庄内部环境现状风貌问题,采用“分区-分级”管控的模式,进一步引导各风貌分区内部的景观风貌以及整治样式。其中,村容整治方面包括:提升门户景观、美化街巷环境、提升“四旁”绿化,针对村庄风貌分区的要求,将分区内部整治分为:古宅风貌引导、道路改造引导、民房整治引导、村庄风貌引导以及新建住宅样式引导等方面的内容。
三
华南区域
01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州城市空间大数据构建与创新应用
研究项目介绍》
在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化的今天,传统规划方法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城市的运行规律,存在“见物不见人”和“见空间不见网络”等瓶颈,对城市个体活动以及运行支撑环境缺乏认知。大数据研究应用逐渐成为新时代创新规划理念方法的重要手段,在认知现状、预测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开展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技术支撑。
节点层面-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等时圈分析和
人流分析图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路径,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开展从“区域—节点”的全方位全尺度对人的感知,以“无形”的数据认知“有形”的城市,挖掘城市运行规律,模拟城市发展方向,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层面-广州市域功能区出行特征
在区域尺度上,运用城市之间的投资流、人流、交通流等大尺度空间交互数据,分析广州与省内、省外城市的经济社会联系,为广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提供支撑。在城市尺度上,通过互联网POI、手机信令等数据,分析广州的空间结构、产业布局、职住规律、交通路网,为广州优化发展方向、调整空间布局提供参考。在节点尺度上,通过手机信令、公交刷卡等数据,分析重大交通枢纽、大型公服设施的服务水平,为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增加居民的获得感提供方向。
区域层面-广州与其他城市不同交通方式
不同时段人流联系
02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面向实施的“伴随式”
规划实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向东辐射的重要节点与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合作区需要全面融入深圳,持续导入发展资源。相比合作区初创阶段落地的占地大、能耗高的生产项目,现阶段合作区着眼于深圳企业与各种优质产能的拓展。规划借力深圳经验,借鉴深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发挥市属国企、大型央企在土地开发与资本运作中的优势,重点引入深圳遭遇用地瓶颈的优质企业,从空间布局到用地供给精准匹配创新要素落地需求。
同时规划注重道路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的统筹安排,保障区域要素的流动通道。2017-2019年合作区90%以上的供地项目来自深圳,其中广东深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海洋智慧港、深圳特区建发深汕湾科技城等一系列项目都成为了合作区的亮点项目。
规划推动生产项目落地
规划借鉴深圳组团城市与基本生态控制线管控的营城经验,在地化提出 “一湾一屏三山三河多廊”的全域生态空间格局、“一中心四组团”的城乡空间结构与“西港-中带-东湾”的海陆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与城乡共生格局,强调人地和谐关系和全域空间用途管制。
同时应对发展阶段和不确定性,引导空间用途弹性混合,统筹全域全要素布局。充分发挥国家发展理念转型背景下,国土空间作为承载空间类战略意图的唯一法定载体作用,合作区实际的全域发展建设与规划布局保持一致。
合作区生态空间格局规划图(左)、合作区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图(右)
四
西南区域
01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规划院-山地城市步行系统构建
方法研究》
重庆是著名的山水之城,山城步道作为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市民生活、出行的重要空间载体,得到了古今文人墨客高度的文化认同,深受百姓喜爱。近年来,第三步道、虎头岩步道等项目相继实施,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同和游客的青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技术路线图
规划立足于解决群众身边的步行出行生活不便等问题,对现有绿道、健身登山步道、部分有条件的人行道等进行整合,串联自然人文资源及山城江城系列特色要素,将山城步道打造成为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成为演绎城市年轮、传承城市人文、方便市民出行、丰富市民生活、彰显山水特色的重要空间载体,最终形成覆盖全域、蓝绿交织、全民共享的步行网络。
近期实施效果
02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生长逻辑下的存量空间治理——成都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探索》
回顾成都城市发展与形成历程,2300多年的建城史,给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计划经济时期的“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留下了老城区的大量单位大院与东郊的工业遗存;改革开放及住房制度改革驱动成都圈层拓展,留下了老城区一大批老旧商品房与三环外的城中村、棚户区,以及二三环形成的低端商品市场与三环外的低效制造业。
根据此特征,规划将更新对象分为老旧居住区、低效商业区、低效工业仓储区以及历史文化地区等其他更新区四类。并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上下结合的工作方式进行更新对象识别。
“中优”区域圈层分布特征
通过找准驱动核心,重塑空间格局是本次规划项目的亮点。将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ETCI战略结合起来,具体包括生态驱动战略即Eod,通过锦江公园、锦城公园“一带一环”生态资源富集区的建设,带动区域价值增长;交通驱动战略即Tod,通过各级轨道站点周边开发引领城市功能与结构转型;文化驱动战略即Cod,通过历史文化保护与创造性利用转化实现片区激活;产业驱动战略即Iod,是指产业功能区建设与产业生态圈构建。
“四个一”城市更新制度体系
优先推动ETCI驱动的四类重点地区更新形成多重驱动,使之成为整体更新的核心带动力量,并以此为契机重塑“中优”区域空间格局,推动空间结构由单核心均质化的空间结构向“一心两轴、一带一环、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转变。
03
贵州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于政策导向的贵州省村庄与农房风貌建设管控路径研究》
本文以《贵州省村庄与农房规划建设政策研究专题研究》为基础,重点梳理贵州省现行乡村建设政策和开展现状发展研判,结合存在问题和成因,以政策指引和管控为导向,提出村庄和农房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整合设置方案和实施保障措施,从政策层面保障全省村庄和农房风貌指引的有效推进和实施。
为贵州村庄和农房风貌规划建设政策制定、建设管控和工作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从省层面为各市(州)、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农房风貌特色营造做好政策引导和指导。
贵州省村庄与农房风貌“1+3+3”研究框架构成图
加大设计施工过程的风貌传导是本次规划的亮点。村庄风貌设计要融于自然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优化村庄空间、彰显特色风貌,内容包括村庄总体布局、公共空间组织、重要景观节点等方面。
农房设计要坚持“绿色、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结合贵州省农房风貌分区和全省农房设计方案竞赛参考图集,进一步研究分析所在区域的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文化特征,对农房风貌原型进行充分调研,要在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中充分体现风貌元素,坚持传承创新和彰显特色的设计理念,探索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农村民居新范式,遵循传统自然材料与现代建造工艺相结合,营造浓郁的乡土气息,实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质量安全、风貌协调。
与风貌管控相对应的农房基本建设程序示意图
五
华北区域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匠心织宏愿——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
实践探索》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市组织编制《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一核两翼”空间格局示意图
本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编制过程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强化生态、文化和功能的融合。
突出“一带、一轴”统领城市空间格局的骨架作用,做好大运河沿岸公共空间和公共环境营造,实施六环路入地改造,建设若干民生共享组团和街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条功能复合、地上地下一体的设施服务环,有效串联12个民生共享组团,整合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规划空间结构示意图
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针对交通、市政、环境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综合施策。坚持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构建“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体系,建设“公交都市”;根据人口结构精准匹配职住关系,加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提高本地人口的本地就业率,促进职住平衡发展;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以新促老、新老融合,提高本地居民获得感。
六
西北区域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指南指引,先行先试——基于下的西安思考》
作为世界著名古都、第九个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如何基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基本要求,实现新时代下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转型发展路径,体现城市核心价值,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体现西安核心价值的思维导图
西安在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同时,应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分圈层、有重点培育多级城镇发展节点,形成综合城镇功能完善、产业新城重点发展、特色簇群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构筑分工有序、协作高效的“都市区-综合城镇-产业新城-特色簇群”都市圈格局,促进多中心、多层次、多节点、组团式、网络化协同发展,释放发展潜力。
同时在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交界地区划定“同城通勤合作型”、“产业发展合作型”、“特殊政策合作型”三类跨界融合发展区,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助推区域一体化进程。
“都市区-综合城镇-产业新城-特色簇群”都市圈格局都市圈格局示意图
七
东北区域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生态要素统筹协调的
实践探索》
辽河河道内耕地
国土空间规划正处于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构建全域要素分类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而以往国土规划、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分别主导制定各自管辖的用地分类,相互之间压覆重叠,尤为突出的是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于如何科学、合理统筹安排全域各类土地资源要素,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的一体化治理体系,本文以沈阳市为例进行了实践初探。
沙化耕地实地图
摸清底数是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首要环节,科学研判国土空间资源要素利用情况成为能否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本文以沈阳市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将河流、湿地、林地数据与三调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找出与三调现状冲突矛盾的差异图斑,结合高清遥感影像分析,以及实际探勘等方法,对差异图斑进行重新调查,摸清实际现状地类。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空间秩序。”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接地气、走新路、守初心,在自然地理格局中以开放、协同的方式做规划,为永续发展做有使命感的规划,为人民共享美好生活做有温度的规划。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