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在里斯本依然炙热的秋天,我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肩负赴外汉语教学工作。虽然在外语教学的舞台上已获得过璀璨的小勋章,但是,在一个葡语国家开始的汉语教学旅程,确实是人生中一段全新的体验。
怀着多年二语习得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理想和对汉语语言文化的挚爱,我诚惶诚恐但也是信心满满地上了第一课。 出于教学管理的目的,在第一次课结束时我就建议学生使用微信,建立微信群。但我的葡萄牙学生并没有积极响应,只有一两个已经有微信的同学进了群,甚至还有些同学建议我用WhatsApp或Facebook跟他们沟通。我个人认为通过使用微信社交软件,不仅方便沟通,而且可以通过微信这个平台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第二次课上,我继续游说,告诉他们用微信的好处,承诺如果他们有问题,会通过微信给他们一对一的指导成年快速学拼音的软件,有些同学动心了,下课后找我加了微信。就这样,微信群里的同学越来越多,课堂里做不到的互动和沟通,也都在群里悄然而又热烈地实现了。
起初,大家的交流仅限于学习课程的沟通,互相提醒上课的时间或偶然教室的变动。不过渐渐地,随着汉语词汇学习越来越多,大家逐渐亲近热络,聊天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生活琐事,到学习中的疑问,或者分享和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相关的体验。 Afonso告诉大家“今天是我的生日”,所有同学又都送上真诚的祝福。前几天的复活节假期,因为要停一周的课,同学们在群里寄托对汉语课的“思念之情”,有的同学说“我不喜欢复活节。但是我高兴,因为下个星期上课。我不要忘汉字。”另一位同学马上回复说,“汉语是我们的爱!”读着他们略显稚拙的汉语表达,我内心充满了幸福和欣慰。虽然他们的语言还有瑕疵,但是学了仅仅70多学时的社会班学员能够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愿和情感成年快速学拼音的软件,已经是可圈可点。他们言语之间对汉语的热爱,更是让我动容。
我们的微信群,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汉语学习社区。同学们互相分享学习汉语的APP,推荐中文歌曲、电影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常常聊到很晚,“嗨”的不亦乐乎。方龙诺去了新加坡、越南,跟大家分享路边招牌上的汉字。他问我越南文是否也使用汉字,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一个同学就抢先说,越南文当然受到汉字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葡萄牙年轻人对汉字都信心爆棚。
在微信群里,因为大家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而且也无需即时的沟通,所以一些在课上比较害羞的同学,在群里就可以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十分可爱,也很有启发性。关于词汇的学习,一位同学曾这样说:
“王老师,您只教我们好words. 您教我们美好但是 never horrible, 漂亮但是 never ugly, 高兴但是 neversad, 您教我们香但是 neverstink.. 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好的人when I speak Chinese because I can’t express bad feeling. But you know even a man has to cry sometimes. I want to cry in Hanyu!”
虽然这位同学是在调侃,但是他的话确实很有道理,用初级班的教材,我们已经学了四十学时, 课文中都是积极正面的词,几乎没有出现过表示负面情绪的词汇。由于课程针对的是成年人,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成熟的, 虽然我也有补充,但是并没有补充太多负面的词;另外,葡萄牙的学生学习语言喜欢把词汇分类,了解他们的需求之后,我对词汇进行了总结并补充反义词,做成Word文档之后还录了音频,当天就通过微信发给了学生。学生们惊诧于老师这跨越时空的超能力,其实这都是微信群带来的方便。
微信群里的沟通常常能够使繁冗复杂的汉语教学化整为零。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职人员,大家的时间很宝贵,每星期只有四个小时,上课时间用于教授课本知识,学生课下和老师面对面的互动很少,所以微信一直是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可以逐一纠正学生的错误,有些语言错误很有代表性,对其他的同学也可以举一反三,大有裨益。比如,有位同学邀请我吃饭,吃饭时告诉我他上学时的一些窘事,后来又觉得很尴尬,之后在微信里给我写了这样一段内容:
“王老师谢谢您能来陪吃饭了跟我!我太喜欢了!但是我要说:maybe 因为我喝了二还是三杯的酒,我说了些things 我不可以说。今天在晚饭您说我mature person, 不true。我还不知道how to be have……很高兴知道您喜欢了!谢谢您,王老师!”
这位同学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总是可以在第一时间使用新学的词汇造句子,我们在课上刚刚学了“陪爸爸妈妈吃饭”“杯子”“不可以”等短语,他都用在这段话里,但是因为还不尽熟练,所以短短几句话里面,出现了很多语法错误。这些错误对我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们是我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首先,由于受英语语序的影响,学生们倾向于把“with me”放在句末,所以出现了“吃饭跟我”。其他同学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比如Afonso在复活节发的微信中说,“我每天锻炼在健身房”。这样上课的时候,我就会多次强调汉语中的介词短语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或者前面,但是不会在句末。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典型的语法错误,比如“了”的用法,“二”和“两”的区别等。
于是我反省自己,给社会班学员讲课是否有点缩手缩脚,不敢一次讲的太全面,怕学生不能接受,或者是没有照顾到思维活跃的同学。总之,学生犯了这样的错误,教学中就是有漏洞的,就要及时跟进。
还有一位同学邀请老师喝咖啡,在微信中说,“我们一天可以一起喝咖啡吧,因为我的房子离你的房子很近。”
这位同学想表达“someday”于是自己翻译成了“一天”,而没有按汉语习惯说“我们有时间可以一起喝咖啡”。最后一句话,“我的房子”也反映了学生在学习“家”、“房子”时的困惑,“我的家”到底是my home 还是 my house 要根据语境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家离你家很近”的表达自然更妥贴。借此机会给学生解释清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类似的错误,我都会在群里为学生解答更正,这样大家利用零碎的时间或静或动地把这些知识掌握了,提升了学习效率。
随着大家对微信的熟练使用,我也更加淋漓尽致地推介微信的功能, 比如用语音输入和语音转换成文字的功能来检验学生的发音。这个功能的使用让我十分兴奋,因为看到学生发给我的语音转换为文字后,虽然存在一些发音的问题,但也让我很欣慰。下面这一段文字就是一位同学的音频转换的:
昨天晚上在饭店我和我朋友吃完(晚)饭……我们都去玉(吃鱼)。太好吃了,然后我求(去)一个朋友间(家)。…虽然在那我很高兴,我回来睡觉。…我只会学习还有(汉语)。
该同学的发音基本不错,发音中存在的问题是典型的语音问题。汉语拼音“j q x zh ch sh”是学生的难点,而“ ü”则是难中之最。因此,这位同学“吃鱼”“去”“汉语”的发音都出现了问题。同学们对此功能也颇感神奇,纷纷效仿使用,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Andre对着手机认真地录入语音,看到自己说的汉语生成文字后,瞪着大眼睛又惊又喜的样子。
如果想让班级微信群“嗨”起来,培养一个有领导力的“啦啦队长”是十分必要的。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比老师的敦促来的更自然,也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我们班就有一位“啦啦队长”,课堂上他积极主动,微信群里热情活跃,和同学老师的互动都很多,他有时真的可以“嗨”翻整个群。
虽然现在各种网络课程层出不穷,但有些课程因为技术繁复,常有过犹不及之嫌,感觉倒不如微信这个快捷便利的平台,使学生和老师快速地沟通,把课堂延伸到学生们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让学习成为或静或动的行为。有时感觉微信平台像拐角处的便利店,会天天光顾;而那些网络课程就像郊外的超市,虽然物品繁多,但因为去一程很麻烦,所以只有偶尔去采购一下。这或许就是大道至简的道理吧!
传道授业解惑于教师是永恒之美,是任何技术都无法超越和取代的。微信群之所以优于某些网络课程,是因为群里有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它是温暖体贴的社交平台不是冰冷漠然的学习机器。作为一名远离亲人和祖国的汉推教师,在欧洲最南端的这片土地上,汉语学习的微信群于我而言不只是课堂的延伸,它是我钟爱的事业、是我孤独时的陪伴,更是让汉语学习“嗨”翻学生的乐园。
作者简介
王虹: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
近期回顾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