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
与高中历史教学
2021年4月30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邀通州区政协文史委员、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名规划特邀评审专家、大运会文化研究会理事贾长宽老师,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以“唯物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为题的精彩线上教学讲座。
本次线上讲座由杨朝晖教授主持,王海燕教授全程参与。杨朝晖教授首先对贾长宽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此次讲座的主要目的——帮助历史教师弥补唯物史观教学的不足,贾老师随即开讲。
贾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唯物史观与我的专业成长”“唯物史观是新时代历史教学的‘筑梦’根基”“唯物史观统领的历史核心素养”“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新教材课例”四个方面展开。
一、唯物史观
与我的专业成长
贾老师从大学期间确立起唯物史观这一观念讲起,接着具体介绍了大学毕业后在潞河中学任教期间唯物史观对其专业成长的影响。在任教之初,贾老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以提高历史高考成绩为目标,依据心理学的记忆规律,进行了六环节历史教学法的尝试:第一环节是指导阅读;第二环节是提问;第三环节是精讲重点和难点;第四环节是练习;第五环节是讲评;第六环节是学法指导和分类指导。贾老师表示第六环节“学法指导和分类指导”其实就是在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双基教学”,即基本知识(时、地、人、事、背景、经过、内容)和基本认识(原因、评价)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这也就顺应了历史教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编写的教学背景。伴随着这一教学策略的实践,贾老师在历史教学、人格教育及教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教育改革进入三维目标教学阶段,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策略,贾老师将三个维度的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分类整合形成了四个层面的目标与十项达标策略,主要包括:第一,知识目标层面:建构知识结构策略;第二,能力目标层面:学法指导策略;第三,情感态度目标层面:学生主体策略;第四,过程方法目标层面:整体设计、过程管理、激发兴趣、课堂设问、练习应用、研究性学习、评价期待等策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各项策略相互协调、共同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既定教学目标,实现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在教学实践中的完美合一。贾老师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付出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与感谢,贾老师表示在物欲横流,静地难寻的喧嚣中,正是学生真挚的感情一直激励着自己“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020年—2021年,贾老师受邀作为北京绿心公园、环球影城等道路命名审核专家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名规划》《北京市标准地名典》审核专家。在贾老师看来,审核的过程其实就是运用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与家国情怀提出审议建议的过程。贾老师还分别以通州的“西海子公园”、北京绿心公园以及北京环球度假区等道路的命名过程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二、唯物史观是新时代
历史教学的“筑梦”根基
图为贾长宽老师
历史教学正在由“三维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转变,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着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而唯物史观就是新时代历史教学的“筑梦”根基。
贾老师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结合当代实际情况,对“新时代”进行了具体解读:一是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正在形成;二是一个非西方模式的新型工业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形成了。结合新时代的时代背景及新课标的要求,贾老师提出教师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随后,贾老师引用了理学大师朱熹“譬如为台观须是大做根基,方使上面可以高大”一言,进一步论证了“唯物史观”在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高中历史教学承载着独特的立德树人‘筑梦’功能,唯物史观统领的历史核心素养,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教学的‘筑梦’根基。
三、唯物史观统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贾老师从“什么是唯物史观”这一问题讲起,回顾了从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完成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这段唯物史观诞生的历史进程,并将“唯物史观”定位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一种解释。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方法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贾老师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对 “唯物史观”的重要地位进行了阐述,将其具体概括为:“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统领’”。随后,贾老师结合历史事实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做出了具体阐释,并进一步指出:“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即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与坚持唯物史观的观点、方法是确保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特别是家国情怀价值追求的目标得以达成的保证”。
最后,贾老师结合2020年北京高考试题揭示了高中历史试题“突出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面的价值导向”的新特点,并通过对优秀解题指导案例的分析、质疑,提出了“唯物史观”的要求: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文化。
四、运用唯物史观
解读新教材课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在具体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贾老师以教育部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中的《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及《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例,运用唯物史观对两课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解读。
首先,贾老师将单元课程目标的内容要求与历史核心素养一一对应,总结出了新教材课程目标、内容的特点;接着,贾老师借助表格对“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与中国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落实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最后,贾老师通过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背景、形成的过程以及如何评价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具体解释与情感升华,落实了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
讲座临近尾声,贾老师还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针对唯物史观的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杨朝晖教授对贾老师的精彩发言致以谢意并做简要总结: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系统庞大的体系,中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对于落实高中历史唯物史观的教学目标是有帮助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教师进行历史、政治的跨学科的合作与学习,帮助学生做好概念铺垫;其次,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对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一种解释,在学习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的过程中还要抓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源的东西,熟悉其主要内容;再者,从贾老师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唯物史观在贾老师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也启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自觉地学习、理解、认同唯物史观并将它融入到自身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中;最后,我们看到贾老师在慷慨激昂、倾情讲授的过程中,将家国情怀也蕴藏其间,用词、语调、典故独具特色,这一点为新手历史教师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本次讲座贾长宽老师结合历史史实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唯物史观的内容、地位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历史教师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新教材、开展历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为历史教师更进一步地学习、理解、探究唯物史观,加强历史教学与唯物史观的联系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END
撰稿:宋晓菲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
2.本站所有项目来源于投稿或购买自其他第三方,若本站侵犯了您的权益请 联系站长 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