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少时读《论语》,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及知天命,再静心读之,时有所悟。
《论语·阳货》第20章载:“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光从文字上看,这一章的意思很好理解:有一天,孺悲想见孔子,孔老师却以生病为由拒绝接见。可是等传话的人刚走出门外,孔老师就取瑟又是弹又是唱的,估计声音还很大,故意要让孺悲听到这歌声。
字面意思就这么简单,但自古以来,注家和学者在解释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时,答案是千差万别,莫衷一是。现举几例:
《论语注疏》:孔子不欲见,故辞之以疾。为其将命者不已,故歌令将命者悟,所以令孺悲思之。正义曰:此章盖言孔子疾恶也。
《论语集注》:孺悲,鲁人,尝学士丧礼于孔子。当是时必有以得罪者。故辞以疾,而又使知其非疾,以警教之也。程子曰:“此孟子所谓不屑之教诲,所以深教之也。”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这一段古人的注解,多半和朱熹先生的一样,认为这个人可能有哪一点为孔子看不惯,得罪了孔子,所以孔子不愿意见他,但是又明白地表示讨厌他,看不起他,所以等他出门的时候,故意唱起歌来,使他听见,知道孔子并没有生病。我的观念又与古人不同了,我认为孔子并没有这个意思,但要解释起来很费时间了。问题在孔子为什么要奏乐唱歌给他听呢?假如像古人解释那样为了使他知道自己没有生病,孔子在里面,说句话或叫一个学生的名字都可以,何必奏乐唱歌呢?”
从以上几家的解释看,我觉得南怀瑾先生的疑问是有道理的。但紧接着他解释:关键就在“天何言哉!”真正的学问,并不一定须讨论,甚至是不可以言喻的。
“天何言哉”出自《论语·阳货》第19章: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说:“我不想再说什么了。”子贡说:“您如果什么也不说,那我们这些学生还学习传述什么呢?”孔子说:“老天说什么了吗?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老天说什么了吗?”
孔子有多种教育方法,“天何言哉”体现的就是孔子的不言之教。所以在接下来的第20章,《论语》就举了“孺悲欲见孔子”的例子。孺悲来见孔子,肯定是想向孔子讨教什么,但孔子在前面说了“予欲无言”,所以“辞以疾”,闭门不见。这里完全看不出孺悲有什么地方得罪了孔子,也看不出孔子是在讨厌学生,看不起学生。
对这一章的理解孔子名,窃以为重点还是要对后半段作正确的理解。“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等传话的人走出门去,孔子就取了瑟又弹又唱,还故意要让孺悲听到这首歌。这首“歌”是什么歌呢?
《礼记·杂记下》记载:“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孔子名,《士丧礼》于是乎书。”孺悲曾向孔子学过礼,学的是“士丧礼”,恐怕已不止一次上门求教了。所以这次来,或许是孔老师真的生病了,不便见你;或许是孔老师认为对你讲的够多了,你还不理解的话,就给你换一种教法吧。就给唱首歌吧,看你听懂了还是听不懂!从“《士丧礼》于是乎书”的记载来看,孺悲还是挺聪明的,他不仅听懂了,还把老师的歌给记下来了。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