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隋朝,很多人想到的应该是残暴的隋炀帝杨广,他的昏庸导致了隋朝的短命,二世而亡的朝代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是少见,此前只有秦朝如此。
不过相比于仅仅存在了15年的秦朝,隋朝还要好上不少,从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起,到618年李唐建立隋朝灭亡,隋朝一共存在了37年,比之秦朝还多了二十年。
虽然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这并不妨碍它在短短的37年里,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物产资料,实际上隋朝有四座雄伟的建筑,一直流传了下来,甚至有的直到千余年后的今天,依然在使用。
这四座建筑分别是大兴城、赵州桥、回洛仓以及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赵州桥经常出现于常见的教科书中,大家也是耳熟能详。
大兴城这个名字我们或许感到些许陌生,提起它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就比较熟悉,长安城。至于最后一处回洛仓,在这四处建筑里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了,不少人甚至都未曾听说过它的名字。
大兴城——长安城
大兴城是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于581年开始建设,是隋朝的国都所在,原本按照隋文帝的计划,是在汉代长安城的基础上加以修建,但是当时的长安城面积狭小,再加上水污染严重,杨坚便决定另寻地址建立新城。
经过精心选址后,杨坚选中了龙首原南坡的位置,不久大兴城破土动工,负责主持修建工作的是隋代著名建筑家宇文恺。
宇文恺精心设计了大兴城的每一处细节,大兴城自动工起,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宫城和皇城的建造工作,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不已。
582年,新城竣工后,杨坚便将国都迁到此处,之所以将新城命名为大兴城,是因为杨坚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杨坚便以“大兴”二字为新城命名。
其次,“大兴”二字寓意大国兴盛,隋朝刚刚建立,这样的寓意非常贴切,再加上在隋朝建立前,中华大地经历了南北朝百余年的乱世,生灵涂炭,隋朝归于统一后,“大兴”也是无数百姓的殷切期望。
在设计大兴城时,宇文恺以龙首原以南的六条高坡视为乾之六爻,并围绕六爻为核心,作为大兴城的地理基础。
这六条高坡就是大兴城的骨架、皇宫以及政权机关的所在地,地理位置高高在上,而居民区则是在地势低的地方,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居民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地势较低之处,除了修建居民区外,宇文恺还设计了水渠和人工湖泊,极大的提高了城市的水域,在这样的设计下,大兴城充分利用了地形条件,使得立体空间增大,更为的雄伟壮观。
修建完毕的大兴城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整体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外郭城、皇城以及宫城,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83平方千米,城市人口最多时超过200万。
作为对比,大兴城的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2.5倍,比之世界上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要大上足足7倍。
唐朝建立后,大兴城继续作为都城存在,并被更名为长安城,这便是我们熟知的唐代长安城,此后在大兴城的基础上,经过唐朝进一步的修建和完善,使它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池。
时间来到晚唐时期,黄巢攻入长安,在和唐军的交战中,长安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更严重的是,在904年,朱全忠挟持唐昭宗,将许多宫殿拆毁,甚至连木制构件都被运走,长安城被彻底破坏。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唐长安城,却不知道它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改建来的,只知长安却不闻大兴,当然这也和隋朝存在时间较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隋朝能够存在上百年,那么大兴城的名字想必会和长安一样闻名遐迩。
千年古桥——赵州桥
赵州桥的故事想必不少人都知道,它也是在隋朝时期建立的,设计者名为李春,建造之初并不是赵州桥之名,而是大石桥,后来到了宋朝时期,宋哲宗赵煦才给它赐名安济桥。
在后来的历史里,因为它所在的地方是赵县,赵县古称赵州,所以才有了赵州桥这个名称,从隋朝建造完毕算起,赵州桥距今已经有1400余年的历史。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以及保存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它所使用的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据专家介绍,赵州桥首创了“敞肩拱”的结构形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从赵州桥的造型和艺术风格来衡量,它也不失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赵州桥桥身上的雕刻,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颇为豪放,展现了隋代石雕的浑厚、俊逸的整体风格,雕饰纹理十分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历史上,赵州桥曾经历过多次修缮,第一次修缮是在公元792年,据史料记载,石桥修建两百余年时,因大水冲坏了石桥北面西侧的金刚墙,致使桥身下沉。
工匠们使用补石重砌的方法,修缮了赵州桥,并复制了栏板以及望柱,使得赵州桥得以恢复原貌。
此后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赵州桥在1200余年的时间里,累计进行了7次修缮,其中唐宋各一次,明代四次隋朝建立时间,清代一次,经过7次修缮,赵州桥得以保存下来。
时间来到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对赵州桥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测绘,后来在五十年代,国家文化部等部门先后四次对赵州桥进行了考察勘测工作。
1958年,赵州桥进行了第8次修缮,也是最后一次修缮,这次修缮在桥面上下铺设了防水的沥青和亚麻布,桥面上的栏板以及望柱,全部按照原样重新制作。
时至今日,赵州桥依旧横跨在河面上,为两岸的百姓提供通行,它的使命还未结束,它将继续作为一种传承,流传下去。
利在千秋的京杭大运河
除了赵州桥外,京杭大运河也是如今依旧在使用的隋代工程,它的建立意义非凡,不仅仅是军事层面,更是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京杭大运河最早是始建于春秋时期,之所以我们会认为它是隋代的工程,是因为其主要是在隋朝期间完工的。
春秋时期开凿的运河,纯粹是为了军事目的,用来运输士兵而已,一直到了隋朝后,大运河才真正开始建设。
此时开凿运河的目的,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军事,更多的则是经济方面的考量,在古代很长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但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使得北方经济受到重创。
隋朝建立后,格外重视这个黄河流域,将都城建在大兴。维系北方朝廷运转,需要与物产丰富的南方连通,但长时期的分裂导致了南北社会经济交流的匮乏,因此大一统后,南北经济加强联系就成为了迫切需求,特别是在隋炀帝迁都洛阳后更是如此。
事实也证明,大运河的开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南北经济交流的桥梁,为古代经济发展做出了无法估计的贡献。
即便是在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地位依旧重要,是连通南北的重要水道,结合南水北调,大运河还起着调解南北水资源的作用,虽然隋炀帝是一个公认的暴君,开凿大运河时也劳民伤财,但也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隋朝粮仓——回洛仓
最后一处回洛仓,很多人都不曾听说过这个名字。回洛仓位于今天的洛阳市小李村,事实上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其作为“中国大运河”的核心组成部分,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回洛仓是隋炀帝设置在洛阳的国家粮仓,主要功能就是为洛阳城内的百姓和皇家供应粮食,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据史料记载,回洛仓始建于大业初年,即公元605年,《隋书·食货志》记载,杨广即位后,开始修建回洛仓,修建完毕后的回洛仓呈长方形,东西长达1000米,南北宽达355米,仓城城墙厚达3米,内部分为管理区、窖藏区、道路和漕渠等,是一处完善的粮食储存建筑工程。
隋朝灭亡后,唐朝修建了闻名天下的含嘉仓,回洛仓因此被废弃,有关它的记载也逐渐从史书中消失,直到近代才被重新发现。
回洛仓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隋唐时期的仓储制度和粮食保存方法,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对于作为农业国家的我们而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隋朝虽然短命隋朝建立时间,但是这四处建筑却并没有和隋朝一样,消失于历史中,特别是京杭大运河,更是造福千年的雄伟工程,可见一个朝代能够被后世铭记,并不在于它的受命,而在于它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