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回首改革开放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征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一幅幅壮美激越的画卷、一件件气势恢宏的决策展现在我们面前。
改革开放成为时代最强音,我党我军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军队建设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中央军委从世界格局的变化出发国防是什么的全面体现?,从国家建设的全局出发,从军队建设的实际出发,提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这是建军理念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我军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战略决策。20世纪90年代,我军按照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解决“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军队建设迈上新台阶。本世纪最初十年,我军着眼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国防和军队建设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为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启了全新的模式,走出了全新的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
改革开放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我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发展创新,这是我军始终保持蓬勃朝气、不断发展壮大的活力源泉,更是新形势下我军由大向强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我军取得的一切胜利和成就,都是在党的军事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基础上,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到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再到习近平强军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科学军事指导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人民军队的强军之道、制胜之道,极大地升华了我们党对军事指导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队实践不断提升到新境界,为我军实现强军目标、迈向世界一流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点亮了照耀强军征程的时代灯塔。
第二,军队建设发展战略明确而坚定。40年来,人民军队走过的路清晰而坚定。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规定了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在军队建设上着重抓了合成军队的建设和诸军兵种合同训练。90年代以后,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跨世纪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随后又对“三步走”发展战略做了充实完善: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到2020年,我军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在实现2020年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大踏步实现强军、迈向一流的决心气魄。
第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改革开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员额达到602.4万人。军队臃肿庞大成为制约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障碍,只有实行精兵政策,才能提高质量,省出钱来改善装备。我军积极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实行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向着“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大步前进。40年来,军队规模一减再减,每一次精简整编都是脱胎换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人民解放军把“消肿”和调整体制编制作为军队整顿的重要任务,多次进行精简整编。1978年精简整编的任务是继续完成1975年未完成的整编任务。1980年整编在“消肿”方面成绩显著,到1981年年底,军队总人数由602.4万人减少到450万人。1982年精简整编明确提出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的原则,人民解放军总员额减少到400万人。1985年裁军百万,根本目的是要逐步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精兵。百万大裁军,将大军区数量由原来的11个合并调整为7个,保留的陆军的军统一整编为集团军,全军员额减为305万人。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宣布,将在今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2003年9月,党中央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员额控制在230万以内。2015年9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主席宣布裁军30万。裁军30万任务完成后,人民解放军的总员额将控制在200万以内,调整军兵种比例,建设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部署展开武警部队改革,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得到优化。合理确定军队规模,解决“肿”的问题,走“精干、合成、高效”的道路,成为改革开放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成就。
第四,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40年来,军队改革波澜壮阔,历经艰辛探索,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极富价值的改革经验。40年来,军队改革从单向到多维,从简单到复杂,从面上到结构性、深层次,取得了全方位、多层次、根本性的成果。在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面,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目标,逐步建立、完善并不断优化领导管理体制、作战指挥体制和部队编成,经历了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摩托化机械化向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在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方面,从提出干部工作“四化”方针,实行军衔制等三大制度,到上世纪90年代军队生长干部走出由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制订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计划,依托社会资源培养人才的格局基本形成。在军事训练改革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主要开展以诸军兵种合同训练为特点的合成训练, 90年代训练改革的突出特点是开展科技练兵,大力加强联合训练,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21世纪初,军事训练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提出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把军队改革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打破了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5大战区、5大军种、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深化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改革,打造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政策制度改革逐步推进。通过大变革大重塑,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第五,树立战斗力标准,聚集备战打仗。军队首先是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建设各项工作,如果离开战斗力标准,就失去了其基本意义和根本价值。20世纪80年代,军委强调和平时期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出以战斗力作为衡量全军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和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缩短训练与实战的距离。20世纪90年代,全军开展科技练兵国防是什么的全面体现?,大力加强联合训练,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强调增大训练的科技含量,把“打赢”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战训一致原则,紧紧围绕解决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紧贴实战需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着眼武器装备发展开展科技练兵,尽快掌握高技术武器装备,提高部队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术技术水平;抓好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训练,提高联合作战能力。进入21世纪,我军军事训练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整体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聚焦,全面提高军事训练信息化水平,加速生成和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部队以军事斗争准备任务为牵引,如火如荼地展开实战化军事训练。全军上下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加强技战术基础训练和联合训练、对抗训练、基地训练、检验性训练,突出使命课题训练,抓好新装备新系统训练,强化首长机关训练,把实战化贯穿渗透于军事训练全过程各领域。
第六,遂行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40年来,人民解放军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推进军事斗争准备,遂行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0世纪80年代,我军胜利完成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等任务,出色履行了保卫国家领土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神圣职责。90年代,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系列演习,对“台独”势力以强烈震慑,对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成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为香港、澳门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初,人民军队圆满完成大量多样化军事任务。亚丁湾护航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执行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有力维护了国家战略利益,有效保障了我国国际贸易运输“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利比亚撤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我国海外公民的行动,进一步增强了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不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规模,成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指挥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开展钓鱼岛维权斗争,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组织海空力量出岛链常态巡航和抢险救灾、国际维和、实施海外护航撤侨行动,建立吉布提海外保障基地,加强边境管控、反恐维稳等,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振了国威军威,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改革开放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启示
一是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全军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我军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改革开放40年来,“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曾经以这样那样的面目在社会上出现,军队内部也曾出现了虚化军委主席负责制的严重政治问题,但人民解放军始终忠诚于党、听党指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突出举旗铸魂、立根固本,围绕强军目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建设,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打牢官兵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根基,确保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永远不变。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永远不变,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都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军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有一整套的制度来保证。这些制度包括: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等。这些制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日臻完善,特别是确立发展了军委主席负责制。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是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龙头”,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定海神针”。军委主席负责制先后写入宪法和党章,充分显示了我们党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我军维护核心、听从指挥,首要的是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习主席指挥。
二是坚持紧随形势任务调整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紧紧抓住军事战略方针这个龙头开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战略方针是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进行战略筹划、实施战略指导的基本依据。40年来,人民解放军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战略形势、世界军事变革和国家安全形势,适应备战打仗新要求,适时调整充实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不断充实新内容、拓展新领域、提升新能力、完成新使命,从而始终保持战略指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1980年,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未来战争特点,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军事战略方针调整为“积极防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面临大规模全面入侵的危险逐渐减弱,局部战争成为主要战争形式,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人民解放军积极防御战争的重点由主要立足于随时应付敌人大规模入侵转变为主要应付可能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1993年1月,中央军委针对现代战争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表现出的新的特点,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立足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21世纪初,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军委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进行了充实完善,战略重点转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上来,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强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提出新军事战略方针,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为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明确了新的标准和努力方向。
40年来,人民解放军的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都是抓住军事战略方针这个龙头,在军事战略方针的统揽下,按照明确的发展战略,科学运筹、周密规划、全面部署和深入展开的。
三是坚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实行军民融合发展。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军队改革要解决的特殊问题,也是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我们始终注意认识和处理的一个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明确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必须在大局下行动。90年代,提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头兼顾的思想,强调必须长期坚持国防建设在大局下行动的方针,同时又必须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国防投入,及时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使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基本一致。这一时期,对特殊情况下出现的军队生产经营进行整顿,并最终坚决彻底停止军队、武警部队的一切经商活动,较好地解决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单位和部门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带来的矛盾和弊端。21世纪初,着眼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全局,强调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提出,坚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发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下水,歼-20、运-20等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40年的历程告诉我们,实行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实行军民融合,最根本的目标在于努力开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的新局面。
四是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不断提高人民军队建设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20世纪80年代,依法治军的主要内容是军队建设的法制化,这也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强调军事立法工作和军事执法工作,强调贯彻条令条例和其他法规制度。上世纪90年代,强调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全军事法规体系,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管理部队,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21世纪初,强调加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把从严治军与依法治军统一起来,不断提高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高度重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依法治军是强军之基,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依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必须坚持依法治官、依法治权,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官兵把法治内化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构建体系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坚决维护法规制度权威性,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力;推动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依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
五是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奋力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的传家法宝,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改革开放4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十分强调保持优良传统。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强调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强调艰苦奋斗,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侵蚀和影响。90年代,在继承和发扬党和军队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和总结了新的优良传统,如1998年全国亿万军民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展示出的抗洪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21世纪初,提出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要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赓续人民军队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
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人民军队要不忘初心,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始终做人民依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茬茬、一代代传下去,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永葆老红军的政治本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END———
限 时 特 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一年会员只需128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jiumai99